×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高级检索
图表检索
导航切换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首页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音视频
学术活动
期刊介绍
期刊介绍
稿约
数据库收录
读者指南
常见问题
Email Alert
编委会
订阅
视频资源库
单中心2 00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发展与创新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尤其在复杂肾脏移植手术、儿童肾移植、术后加速康复管理、移植后并发症处理和长期生存率提高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移植肾长期生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参与的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三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肾移植药学服务标准与路径》(人卫出版社),副主编《肾移植临床用药》(人卫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9-21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3.04.400
内容简介
近年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在我国已发展成为移植器官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吴建永教授结合本中心经验,从供者来源感染(DDI)精准防控、加速康复外科助力DCD肾移植快速康复、临床病理评估体系建立以及特殊受者个体化处理(包括移植肾感染性血管并发症、难治疗性透析相关低血压受者小儿供肾移植技术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复发防控及顽固性淋巴漏髂血管碘油造影)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详细介绍了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的经验措施,同时也汇报了其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吴教授认为早期功能恢复和生存是影响受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DDI精准防控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有助于快速恢复,供肾临床病理评估平衡数量、质量关系,特殊受者经过个体化处理有助于其康复。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活体肾移植,
供者来源感染,
加速康复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版权所有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06079号-1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