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肝脏体外机械灌注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334-34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2
    摘要 (329) HTML (16) PDF (1431 KB) (107)

    器官移植已成为各类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法。 然而,世界各国均面临严峻的器官短缺形势,迫使临床医师更多地使用扩大标准供者器官。 常规的静态冷保存技术无法满足该类器官功能评估与减轻缺血损伤的要求,因此,各类体外机械灌注技术应运而生。 肝脏体外机械灌注技术主要包括低温机械灌注、低温有氧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无缺血肝移植和亚常温机械灌注等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机械灌注技术具有延长供肝保存时间、评估供肝质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改善移植预后等优势。 为加快肝脏体外机械灌注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本指南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从供肝获取、保存、质量评估和临床预后方面形成肝脏体外机械灌注的推荐意见。

  • 2.
    中国肺移植气道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266-2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2
    摘要 (242) HTML (17) PDF (1138 KB) (107)

    气道并发症是肺移植术后受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严重影响受者生活质量和移植效果。鉴于国内肺移植数量的快速增长,为了进一步改善肺移植受者预后,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肺移植领域专家,共同撰写了《中国肺移植气道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针对肺移植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诊断、预防和治疗相关的10个临床问题,提出21条循证推荐意见,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做出适宜的治疗决策。

  • 3.
    中国肝移植受者肌肉减少症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355-36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4
    摘要 (199) HTML (21) PDF (1421 KB) (117)

    肌肉减少症(以下简称肌少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肌肉量减少和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全身性、进行性骨骼肌疾病。 我国肝移植受者肌少症的发生率超40%,严重制约移植疗效。 为规范和优化肝移植相关肌少症的诊疗和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研讨,结合循证医学依据和我国临床实践经验,并充分借鉴相关国内外文献,制订《中国肝移植受者肌肉减少症临床诊疗指南》。 本指南重点阐述肝移植相关肌少症诊断评估、临床防治等内容,并科学规范地提出系列推荐意见,旨在优化我国肝移植围手术期乃至中长期健康管理。

  • 4.
    中国肝移植受者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346-35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3
    摘要 (179) HTML (17) PDF (1350 KB) (105)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段。 肝脏存在独特的免疫学微环境,尽管肝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但排斥反应仍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5% ~25%,严重影响移植物功能与受者生存。 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是一种纯化的多克隆抗体γ 球蛋白混合物,可用于肾移植、肝移植等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与抗排斥反应治疗,以提高移植物和受者的存活率。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等组织专家讨论,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详细阐述ATG 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场景及使用注意事项,旨在为肝移植受者ATG 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建议。

  • 5.
    中国肝癌肝移植受者西罗莫司临床应用指南(2024 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374-38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6
    摘要 (174) HTML (11) PDF (1438 KB) (93)

    西罗莫司属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作为肝移植受者常用免疫抑制剂,具有预防排斥反应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双重功能。 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西罗莫司在我国肝癌肝移植受者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在《西罗莫司在肝癌肝移植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循证医学依据和我国临床实践经验,围绕肝癌肝移植受者中西罗莫司的临床作用、应用方案、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原则等方面,制订《中国肝癌肝移植受者西罗莫司临床应用指南(2024 版)》。

  • 6.
    中国肾移植受者侵袭性曲霉病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321-33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1
    摘要 (147) HTML (12) PDF (1440 KB) (130)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肾移植受者侵袭性曲霉病(IA)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和感染学专家,依据现有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病例研究和专家共识等资料,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在肾移植受者IA 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整合。 经多次专家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后,撰写成《中国肾移植受者侵袭性曲霉病临床诊疗指南》。 本指南围绕10 个临床问题,形成13 条推荐意见,并根据2009 版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强度与证据级别进行分级。 本指南旨在指导临床实践,帮助提升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

  • 7.
    中国扩大标准供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2): 65-7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5.02.001
    摘要 (144) HTML (17) PDF (4763 KB) (37)

    供器官匮缺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脂肪变性供肝等扩大标准供肝在我国肝移植领域中的应用逐年增加,导致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受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为规范扩大标准供肝的临床应用并提升肝移植疗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系统汇总分析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验,制订了《中国扩大标准供肝移植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本指南针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脂肪变性供肝、小体积供肝、高龄供肝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供肝等多类扩大标准供肝,从供受者状态及危险因素防范等方面提出系统性的推荐意见,旨在建立科学的扩大标准供肝评估与应用体系,平衡器官使用风险与移植获益,提高我国肝移植受者总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8.
    遗体捐献肾脏获取手术技术操作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257-26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1
    摘要 (132) HTML (7) PDF (2275 KB) (55)

    成功的遗体捐献肾脏(以下简称供肾)获取是肾移植顺利实施的前提,供肾获取手术必须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为了供肾获取手术的顺利进行,术者必须具有清晰的解剖概念、良好的空间认知、精湛的手术技巧以及团队的密切配合。为了进一步规范供肾获取手术的技术操作,减少非必要损伤,确保供肾质量,增加供肾利用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捐献和移植学专家,汇聚集体对遗体捐献肾脏获取技术涉及的临床问题,基于理论知识、现有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全面、充分和科学的文献检索,进行综合分析、反复讨论论证证据和推荐意见,制订本操作指南,以指导遗体器官捐献和肾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供肾获取手术的管理和流程。

  • 9.
    中国肝移植受者麦考酚钠临床应用指南(2024 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366-37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5
    摘要 (117) HTML (10) PDF (1406 KB) (102)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是保障术后移植物和受者长期生存的基础。 麦考酚酸(MPA)类药物是肝移植受者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的组成部分,麦考酚钠(MPS)是MPA 的钠盐,应用于肝移植排斥反应预防及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专家讨论,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详细阐述MPS 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场景及使用注意事项,旨在为肝移植受者MPS 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建议。

  • 10.
    肾移植术后手术切口米根霉感染伴菌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邹永康, 石雍, 徐贤刚, 张帅民, 刘衍, 杨生鹏, 叶啟发, 陈根, 张毅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289-29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6
    摘要 (110) HTML (16) PDF (883 KB) (27)
  • 11.
    肝移植术后脾功能亢进转归及治疗研究进展
    贺健, 张骊, 王洪海, 蒋文涛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310-31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10
    摘要 (102) HTML (3) PDF (927 KB) (9)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脾大和血细胞减少。由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肝移植术后的转归存在差异;同时,在肝移植不同阶段,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现状、肝移植术后脾功能亢进的变化及其潜在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期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诊治提供参考。

  • 12.
    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对移植肾的影响
    李一萱, 李美和, 郑瑾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1): 43-4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5.01.008
    摘要 (98) HTML (2) PDF (2706 KB) (39)

    肾移植手术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肾脏缺血和血液再灌注的过程,造成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其与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密切相关,且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明确有效的防治手段。深入研究移植肾IRI的发生机制能够为研发新型保护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就肾移植IRI机制及其对移植肾的影响进行综述。

  • 13.
    白果内酯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唐亦骁, 陈峻, 连正星, 胡海涛, 鲁迪, 徐骁, 卫强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278-28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4
    摘要 (92) HTML (2) PDF (3315 KB) (21)

    目的

    观察白果内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HIRI组、HIRI+白果内酯组(HIRI+BB组)和HIRI+N-乙酰半胱氨酸组(HIRI+NAC组),每组各10只。通过使用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小鼠入肝血流90 min后松开血管夹使肝血流复灌6 h的方法,建立小鼠HIRI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ALT、AST浓度,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TUNEL法评估肝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组织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HIRI+BB组小鼠血清ALT、AST分别为(455.0±64.1)和(508.3±72.7)U/L,均低于HIRI组[(8 658.5±334.6)和(5 708.1±357.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后HIRI+BB组小鼠肝组织Suzuki评分低于HIRI组、HIRI+NAC组[(3.7±0.3)、(7.5±0.7)和(5.9±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HIRI+BB组与HIRI组相比,每400倍镜视野下中性粒细胞[(61.4±5.3)和(166.0±32.2)个]、巨噬细胞[(198.0±10.7)和(305.4±20.3)个]在肝组织中浸润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RI+BB组较HIRI组TNF-α[(12 190.4±1 424.2)和(25 283.1±2 596.6)pg/mL]、IL-1β[(13 275.8±1 764.1)和(32 526.3±4 777.8)pg/mL]炎症因子表达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显示每200倍镜视野下HIRI+BB组小鼠肝细胞内肝细胞凋亡较HIRI组减少[(2.5±0.4)和(259.7±9.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果内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小鼠HIRI。

  • 14.
    亲属活体肝移植儿童受者照护者出院准备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燕橙, 王艳, 王贝贝, 陆晔峰, 黄明珠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403-40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9
    摘要 (91) HTML (5) PDF (1016 KB) (8)

    目的

    探究亲属活体肝移植(LRLT)术后儿童受者照护者出院准备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个性化出院准备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量表(RHDS)—父母版(以下简称RHDS)和中文版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父母版(以下简称QDTS)对2023 年9 月至2024 年2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行LRLT 的172 例儿童受者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评估出院准备水平与出院指导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用于分析LRLT 术后患儿照护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61 份,有效回收率为93.6%。 133 例(82.6%)LRLT 儿童受者照护者认为自身已做好出院准备,余28 例(17.4%)表示未做好准备。 161 例LRLT 儿童受者照护者RHDS 和QDTS总得分分别为(227.5±20.3)和(143.4±16.7)分,总条目均分分别为(7.8±0.7)和(8.0±0.9)分。术后住院时间≤16 d LRLT 儿童受者照护者RHDS 得分[(241.6 ±6.8)分]高于术后住院天数>16 d 照护者[(212.1 ±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901,P <0.05)。 已婚家庭照护者RHDS 总得分[(228.0 ±19.9)分]高于离异者[(187.0 ±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 家庭月收入不同的照护者RHDS 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974,P<0.05)。QDTS 总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与RHDS 总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 均<0.05)。 QDTS总得分、术后住院天数、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均为LRLT 术后儿童受者照护者出院准备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0.05)。

    结论

    LRLT 术后儿童受者照护者出院准备度为中等水平。 医护人员应重视出院指导质量低、术后住院天数长、家庭月收入低、婚姻离异的儿童受者照护者,针对性予出院指导干预,以提升其出院准备度水平。

  • 15.
    肝母细胞瘤患儿移植护理研究进展
    陆晔峰, 王贝贝, 王艳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412-41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11
    摘要 (91) HTML (11) PDF (984 KB) (15)

    肝母细胞瘤(HB)是儿童恶性肝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HB 患儿生存率。 但对局部晚期或难治性HB 而言,肝移植是关键治疗策略之一。 本文聚焦HB 患儿这一人群,对HB 临床症状、诊疗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HB 切除术及化疗后的护理措施,强调HB 患儿行肝移植术后护理重点,重点阐述术后护理质控标准、围手术期护理、免疫抑制剂管理和随访管理等方面,以期为我国HB 肝移植术后患儿护理提供参考。

  • 16.
    腹部常温区域机械灌注在以循环标准判定死亡的遗体器官捐献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386-397.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7
    摘要 (87) HTML (8) PDF (1399 KB) (88)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器官短缺是器官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为此,临床上越来越多地使用包括以循环标准判定死亡的遗体器官捐献(DCDD)在内的扩大标准供者器官。 然而,DCDD 供器官因遭受额外的热缺血损伤,严重影响其移植疗效和器官利用率。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常温区域机械灌注(NRP)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DCDD 供器官质量和移植成功率。 目前,我国尚未制订NRP 技术在DCDD 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这影响了我国DCDD 的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 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总结国际研究进展,依据循证医学原则深入论证,形成《腹部常温区域机械灌注在以循环标准判定死亡的遗体器官捐献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本共识重点介绍DCDD 过程中应用NRP 技术的执行规范及相应循证医学证据,旨在为NRP 技术在DCDD 供器官移植中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和指导意见,推动我国NRP 技术和DCDD 供器官移植的快速发展。

  • 17.
    T细胞不同代谢方式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郭倩男, 史嘉玮, 董念国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315-32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11
    摘要 (84) HTML (3) PDF (955 KB) (5)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但移植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治疗的不良反应仍是影响器官存活和受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移植排斥反应中,T细胞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们通过识别外来抗原并激活免疫反应,导致移植器官损伤。如何制订既能有效抑制排斥反应,又不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免疫抑制策略,已成为研究者和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T细胞的功能依赖于其能量代谢途径,能量供应不仅满足T细胞增殖和生长的需要,也为其执行免疫功能提供重要底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细胞的代谢特征与免疫反应的发生和调控密切相关,其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可能成为调节免疫应答的新靶点。因此,干预T细胞代谢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调节移植物耐受性的策略。本综述旨在探讨T细胞代谢特征及其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重点总结近年来通过调节代谢途径促进移植物耐受性的研究进展,分析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我们认为,未来的免疫抑制方案可能结合代谢调控,以实现更加精准地免疫耐受,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受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 18.
    儿童复发性移植肾肾病临床特点及诊治
    姜梦婕, 黄淑娟, 裴瑜馨, 容丽萍, 许园园, 林知朗, 丘原全, 刘龙山, 蒋小云, 陈丽植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1): 16-2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5.01.003
    摘要 (83) HTML (2) PDF (939 KB) (25)

    目的

    总结儿童复发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24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年龄≤18岁免疫性肾小球疾病肾移植术后复发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18例复发性移植肾肾病患儿中男性11例、女性7例。诊断构成:移植肾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9例,移植肾IgA肾病(IgAN)5例,移植肾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AAGN)2例,移植肾IgA血管炎相关性肾炎(IgAVN)2例。9例移植肾FSGS患儿,经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7年,6例肾功能正常,5例尿蛋白持续未转阴(其中2例移植肾失功、1例移植肾功能不全、2例肾功能正常)。5例IgAN患儿,2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分别于术后2、7年进展至终末期肾病。2例移植后IgAVN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1例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经历2次复发后维持部分缓解,术后2年9个月、3年肾功能均正常;2例移植后AAGN治疗后完全缓解、肾功能正常。

    结论

    儿童常见的复发性移植肾肾病包括FSGS、IgAN、AAGN和IgAVN。积极肾活检协助诊断及有效干预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19.
    儿童肝移植受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价的荟萃分析
    刘冉佳, 崔向丽, 周效竹, 曲伟, 朱志军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302-30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9
    摘要 (82) HTML (3) PDF (2333 KB) (7)

    目的

    对国内外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评估报告进行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探索儿童肝移植受者HR-QOL的影响因素。

    方法

    系统检索2016年1月至2023年2月国内外医学专业数据库,纳入儿童肝移植受者HR-QOL评估相关研究。汇总儿童生存质量评估模型4.0通用核心量表(PedsQL4.0)和儿童生存质量评估模型3.0移植模块(PedsQL3.0TM)得分情况,总结HR-QOL影响因素,并进行荟萃分析,比较不同答卷人和不同量表的得分差异。纳入连续型变量,以标准均值差(SMD)为效应统计量,并给出点估计值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

    共纳入19项研究,其中 15项研究使用PedsQL4.0,总分为55~88.1分;9项研究使用PedsQL3.0TM,总分为64.9~ 91分。疾病、疲劳和睡眠等因素是儿童肝移植受者HR-QOL的预测因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edsQL4.0家长代填得分低于患儿自答得分(SMD=-0.18,95%CI:-0.31~-0.04,P<0.05),PedsQL3.0TM患儿自答与家长代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3,95%CI:-0.15~0.20,P>0.05),PedsQL3.0TM得分高于PedsQL4.0得分(SMD=0.35,95%CI:0.18~0.53,P<0.05)。

    结论

    儿童肝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评价存在数量少、质量差、异质性大等问题。儿童肝移植受者HR-QOL受多种因素影响,PedsQL4.0患儿自答评分与家长代填评分结果存在差异,使用PedsQL3.0TM量表可能获得更好的一致性。

  • 20.
    中国器官捐献五年提升计划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275-277.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3
    摘要 (80) HTML (16) PDF (945 KB) (15)

阅读排行

更多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