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免疫细胞功能状态量化检测评估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65-7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2.001
    摘要 (271) HTML (26) PDF (2524 KB) (91)

    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器官功能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保障,免疫健康管理和疾病免疫治疗目标是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免疫学领域研究解决了如何抑制或提高免疫状态的技术性难题,随之带来亟需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全面地检测和量化评估免疫状态,这是下一个挑战,目前国际上尚无成熟解决方案。免疫状态量化检测与可视化评估对疾病防控、亚健康状态管理和疾病免疫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家共识针对正常免疫状态定义和免疫细胞功能状态(免疫力)全面量化评估及可视化评分技术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正常免疫状态相关的基础概念和思考,探讨免疫细胞功能状态量化检测评估方向和原则,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免疫力解码以及免疫健康领域基础课题和临床试验的深入研究。

  • 2.
    中国胰肾联合移植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129-147.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3.001
    摘要 (149) HTML (2) PDF (2531 KB) (7)

    糖尿病是全球性疾病,而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胰肾联合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在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获得同样的疗效。为了进一步实现胰肾联合移植临床诊治标准化,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制订《中国胰肾联合移植临床诊疗指南》,指南采用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制订,针对胰肾联合移植类型、适应证和禁忌证、供器官及受者评估、器官获取及修整、术式选择、并发症的诊治、受者随访等方面的32个关键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通过循证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胰肾联合移植诊治水平。

  • 3.
    成人脑死亡潜在器官捐献者的护理专家共识
    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 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移植质控专业委员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193-20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4.001
    摘要 (126) HTML (11) PDF (1859 KB) (22)

    目前我国移植手术量稳居世界第二,脑死亡器官捐献是最主要的供器官来源,但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之间存在供需发展不平衡,需进一步提升脑死亡潜在器官捐献者的临床管理质量,优化捐献器官的质量和改善潜在捐献者的转化率。 护理管理在脑死亡潜在器官捐献者的维护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共识重点阐述在脑死亡潜在器官捐献者护理过程中各系统的护理要点,并科学规范地提出推荐意见,旨在完善成人脑死亡潜在器官捐献者护理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捐献器官的质量及捐献率。

  • 4.
    2017—2022年中国105家医院肾移植术后门诊受者免疫抑制剂用药分析
    郭明星, 徐烨, 徐菀佚, 赵莹, 刘冉佳, 潘晨, 崔向丽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04-10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2.006
    摘要 (104) HTML (1) PDF (622 KB) (8)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门诊受者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及联用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全国9个城市105家医疗机构肾移植门诊含有免疫抑制剂的处方数据,提取性别、年龄、就诊人次、免疫抑制剂种类和联用情况等信息。

    结果

    共纳入161 989人次的367 526张处方。霉酚酸类药物开具人次最多(125 824,77.67%),其次为他克莫司(97 979,60.48%)和糖皮质激素类(72 776,44.93%)。联合方案中,他克莫司+霉酚酸类+糖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8.87%~27.98%)和他克莫司+霉酚酸类二联免疫抑制方案使用率(23.14%~27.16%)较高。从年变化趋势上看,环孢素开具人次呈逐年降低趋势(由24.75%降至13.28%,R2=0.970 8),咪唑立宾开具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由1.33%升至2.67%,R2=0.956 6)。无CNI方案和西罗莫司开具人次均在2022年最多。无激素方案开具人次在2017年最高(14 813,61.09%),2020年下降至最低(12 309,49.78%),随后开始回升。

    结论

    肾移植术后CNI类药物使用中他克莫司占主导地位,抗细胞增殖类药物中霉酚酸类为主要选择,他克莫司+霉酚酸类联合或不联合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为肾移植术后主要的免疫抑制维持方案。

  • 5.
    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在肾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李卓骋, 陈羽翔, 高亮, 张宇, 朱许源, 马晓杰, 李涛, 赵甜甜, 蒋鸿涛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181-18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3.007
    摘要 (94) HTML (0) PDF (643 KB) (4)

    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主要病理变化,会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伤。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MMT)是肾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该过程与慢性炎症应激环境密切相关,其中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在上述环境中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从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展。本文综述MMT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及当前治疗方案(包括针对特定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和新兴治疗策略),重点探讨TGF-β1/Smad3信号通路、Janus激酶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信号通路以及M1和M2型巨噬细胞在MMT中的作用。

  • 6.
    遗体捐献肾脏获取手术技术操作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257-26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1
    摘要 (78) HTML (6) PDF (2275 KB) (8)

    成功的遗体捐献肾脏(以下简称供肾)获取是肾移植顺利实施的前提,供肾获取手术必须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为了供肾获取手术的顺利进行,术者必须具有清晰的解剖概念、良好的空间认知、精湛的手术技巧以及团队的密切配合。为了进一步规范供肾获取手术的技术操作,减少非必要损伤,确保供肾质量,增加供肾利用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捐献和移植学专家,汇聚集体对遗体捐献肾脏获取技术涉及的临床问题,基于理论知识、现有操作规范、专家共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全面、充分和科学的文献检索,进行综合分析、反复讨论论证证据和推荐意见,制订本操作指南,以指导遗体器官捐献和肾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供肾获取手术的管理和流程。

  • 7.
    肝脏体外机械灌注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334-34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6.002
    摘要 (74) HTML (0) PDF (1431 KB) (1)

    器官移植已成为各类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法。 然而,世界各国均面临严峻的器官短缺形势,迫使临床医师更多地使用扩大标准供者器官。 常规的静态冷保存技术无法满足该类器官功能评估与减轻缺血损伤的要求,因此,各类体外机械灌注技术应运而生。 肝脏体外机械灌注技术主要包括低温机械灌注、低温有氧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无缺血肝移植和亚常温机械灌注等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机械灌注技术具有延长供肝保存时间、评估供肝质量、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改善移植预后等优势。 为加快肝脏体外机械灌注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本指南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从供肝获取、保存、质量评估和临床预后方面形成肝脏体外机械灌注的推荐意见。

  • 8.
    体外膜肺氧合在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148-15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3.002
    摘要 (73) HTML (1) PDF (1448 KB) (2)

    为进一步规范体外膜肺氧合在我国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多个学科相关领域专家,参考《体外膜肺氧合在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供器官保护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尸体供器官保护的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及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和指南,制订了《体外膜肺氧合在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指南》,新版指南提出13个临床问题,并根据现有证据给出推荐意见。

  • 9.
    全球视野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2010~2024
    江文诗, 侯峰忠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204-21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4.002
    摘要 (70) HTML (4) PDF (3616 KB) (17)

    过去十五年间,全球遗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呈曲折上升趋势,各国在不断优化移植相关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外,也在努力提升器官捐献工作效率,增强器官移植服务的可及性,以实现联合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红十字会为第三方参与的中国器官捐献事业逐步走上了一条蕴含中国式现代化精髓,突出依法依规、坚持精神引领、牢抓体制建设、注重人文关怀、遵循伦理道德、强调学科建设的发展道路。 本文首先以科学数据分析为基础,回顾近十五年国内外发展历程及现状,论述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及所需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再以实践为基础总结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工作经验,为进一步优化中国器官捐献事业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 10.
    中国活体肝移植供者微创手术技术指南(2024年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74-8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2.002
    摘要 (68) HTML (4) PDF (1500 KB) (6)

    微创外科学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微创手术因它兼具创伤小、操作精细、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在肝移植领域被逐渐应用广泛,包括上腹部正中小切口活体供肝切取、腹腔镜辅助活体供肝切取、全腹腔镜活体供肝切取、机器人活体供肝切取。自2002年法国Cherqui教授首次报道全腹腔镜活体左外叶供肝切除术以来,微创技术在活体肝移植领域的应用开始日渐广泛。为了指导我国微创肝移植供肝切除术更规范、安全、有效地开展,于2023年8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全国肝移植专家共同制订《中国活体肝移植供者微创手术技术指南(2024年版)》,以为我国开展活体肝移植供者微创手术的外科医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 11.
    中国肺移植气道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266-2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2
    摘要 (67) HTML (3) PDF (1138 KB) (16)

    气道并发症是肺移植术后受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严重影响受者生活质量和移植效果。鉴于国内肺移植数量的快速增长,为了进一步改善肺移植受者预后,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肺移植领域专家,共同撰写了《中国肺移植气道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针对肺移植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诊断、预防和治疗相关的10个临床问题,提出21条循证推荐意见,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做出适宜的治疗决策。

  • 12.
    肾移植术后一年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陆婷, 陈浩, 王雪静, 谭若芸, 彭宇竹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98-10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2.005
    摘要 (66) HTML (1) PDF (1399 KB)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1年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55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术后1年是否发生MS,分为MS组和非MS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MS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

    结果

    552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受者中,术后1年发生MS 81例,发生率为14.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移植受者有高血压病史(OR=18.392,95%CI: 3.938~85.909)、术前BMI(OR=1.153,95%CI: 1.029~1.292)以及术后服用西罗莫司(OR=2.618,95%CI: 1.030~7.450)、术后1年收缩压(OR=1.033,95%CI: 1.007~1.060)、空腹血糖(OR=9.524,95%CI: 5.727~15.840)和甘油三酯(OR=3.709,95%CI: 2.395~5.745)水平是肾移植术后1年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ln(p/1-p)=2.912×高血压病史(否=0,是=1)+0.142×术前BMI(kg/m2)+0.962×术后服用西罗莫司(否=0,是=1)+0.033×术后1年收缩压(mmHg)+2.254×术后1年空腹血糖(mmol/L)+1.311×术后1年甘油三酯(mmol/L)-28.01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6,最佳截断值为0.183,敏感度为0.889,特异度为0.890,模型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结论

    肾移植术后1年发生MS与受者术前高血压病史、BMI以及术后服用西罗莫司、术后1年收缩压、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利用风险预测模型对肾移植受者进行筛查,术前严格控制BMI,术后制订个性化免疫抑制方案、严密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识别MS高危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干预,减少肾移植术后MS的发生。

  • 13.
    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王淑贤, 张良灏, 王利君, 张慧, 郭源, 许传屾, 李志强, 蔡金贞, 解曼, 饶伟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222-22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4.004
    摘要 (63) HTML (1) PDF (2144 KB) (11)

    目的

    探讨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并创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的545 例成人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MACE 分为MACE 组(57 例)和未发生MACE 组(488 例),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资料。 采用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 检验比较。 根据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列线图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未发生MACE 组受者相比,MACE 组受者年龄较大,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较高,既往有高血压、心脏病和肝性脑病史的受者比例更高,术中出血量及输注红细胞量更多,且术中无肝期时间、术后ICU 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4 和-2.924, χ2=9.815、6.506 和7.808,Z=-2.140,-2.464,-2.506,-4.847 和-4.243,P 均<0.05)。 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全部阻断后5 min 内、全部开放后5 min 内以及手术结束出手术室前,MACE 组受者乳酸水平均较未发生MACE 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1、-3.322 和-2.392,P 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1,95%CI: 1.008~1.350,P<0.05)、术前MELD 评分(OR=1.057,95%CI: 1.022~1.453,P<0.05)和高血压病史(OR=2.149,95%CI: 1.061~4.804,P<0.05)以及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全部开放后5 min 内乳酸水平(OR=1.334,95%CI 1.088 ~1.636,P<0.05)是肝移植围手术期发生MACE 的独立危险因素。 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成人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发生MACE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736,一致性指数为0.8,内部验证显示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拟合度较好。 MACE 组受者术后1 年总体生存率低于未发生MACE 组(84.2%和96.1%,P<0.05)。

    结论

    年龄、术前MELD 评分、高血压病史、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全部开放后5 min 内乳酸水平是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发生MACE 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在预测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MACE 发生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14.
    以循环标准判定死亡的遗体器官捐献分类标准、实施流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霍枫, 李智霞, 季茹, 谭晓宇, 范晓礼, 叶啟发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213-22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4.003
    摘要 (61) HTML (4) PDF (3826 KB) (12)

    近十年来我国脑死亡器官捐献意识和能力均有了显著提升。 在脑死亡器官捐献持续增量的同时,科学规范地推动以循环标准判定死亡的遗体器官捐献同样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结合多个国家的相关指南、国际上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作者经验,对相关定义的变迁、分类标准的完善、实施流程以及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以循环标准判定死亡的遗体器官捐献与获取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实践指导,为进一步提高遗体器官捐献率和捐献器官利用率奠定相关基础。

  • 15.
    内皮粘蛋白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和移植肾预后的研究
    尚丽红, 王志华, 张文艳, 朱琳茹, 周华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165-17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3.004
    摘要 (59) HTML (0) PDF (1162 KB) (4)
    目的

    探讨肾移植前内皮粘蛋白(EMCN)抗体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BMR)以及移植物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21~2022年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ABMR或高度怀疑为ABMR的受者作为病例组,以2022年行肾移植且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作为对照组。最终病例组纳入18例受者,对照组纳入37例受者;另有9例受者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非ABMR,纳入移植物预后分析。比较两组移植前EMCN抗体水平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移植前EMCN抗体预测术后ABMR的最佳截断值,分析移植前EMCN抗体对移植肾存活和功能恶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BMR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受者移植前EMCN抗体检测校正值分别为(0.87±0.64)和(0.4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5)。移植前EMCN抗体水平对ABMR发生具有预测作用,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9(95%CI 0.64~0.90,P<0.05)。根据约登指数(0.41)确定截断值为0.4276,敏感度为70.59%,特异度为70.27%。移植前EMCN阳性受者和EMCN阴性受者移植肾存活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MCN阳性受者经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或高度怀疑ABMR的比例高于EMCN阴性受者(41.4%和14.3%),移植肾功能恶化比例亦高于EMCN阴性受者(48.3%和11.4%)(P均<0.05)。肾移植前EMCN抗体水平和HLA-DSA是术后发生ABMR的独立危险因素(HR=5.50和5.56,95%CI 1.89~16.06和1.08~28.63),供肾冷缺血时间越短ABMR风险越低(HR=0.41,95%CI 0.25~0.70)。

    结论

    肾移植前EMCN抗体水平与术后ABMR和移植物功能恶化相关,对ABMR有预测作用,是ABM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伴有胚系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三例并文献复习
    刘云, 时月, 郭冬梅, 邱志远, 王丽娟, 冉学红, 李乾鹏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230-23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4.005
    摘要 (59) HTML (3) PDF (1182 KB) (29)
  • 17.
    琥珀酸受体1加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彭瑞, 杨瑞文, 魏澹宁, 夏永良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159-1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3.003
    摘要 (57) HTML (0) PDF (10175 KB) (6)
    目的

    探究琥珀酸受体1(SUCNR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选取40只20~25 g的SPF级C57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琥珀酸组、假手术+IgG组、假手术+SUCNR1抗体组、IRI组、IRI+IgG组、IRI+琥珀酸组和IRI+SUCNR1抗体组。IRI模型构建成功后取小鼠血清行肾功能和细胞因子检测,同时取小鼠肾脏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染色以及SUCNR1 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假手术组和IRI组血清琥珀酸含量分别为(28.74±3.14)和(52.60±4.6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4,P<0.05);假手术组与IRI组小鼠肾脏组织SUCNR1 mRNA相对水平分别为(1.00±0.14)和(3.6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7,P<0.05);假手术组与IRI组小鼠肾脏组织SUCNR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6±0.04)和(0.6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4,P<0.05)。假手术组、假手术+琥珀酸组、IRI组及IRI+琥珀酸组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15和131.05,P均<0.05)。与IRI组相比,IRI+琥珀酸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结果示损伤加重。假手术组、假手术+琥珀酸组、IRI组及IRI+琥珀酸组小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6.25和268.99,P均<0.05)。假手术+IgG组、假手术+SUCNR1抗体组、IRI+IgG组以及IRI+SUCNR1抗体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13和84.52,P均<0.05)。与IRI+IgG组相比,IRI+SUCNR1抗体组小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管损伤、间质扩张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等均减轻。与IRI+IgG组相比,IRI+SUCNR1抗体组小鼠肾脏组织凋亡水平减轻。假手术组、假手术+SUCNR1抗体组、IRI组以及IRI+SUCNR1抗体组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31和268.144,P均<0.05)。

    结论

    SUCNR1可能通过促进小鼠肾脏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加重肾脏IRI。

  • 18.
    心脏移植术后继发带状疱疹致Ogilvie综合征一例
    张伟, 孙浩亮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239-2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4.007
  • 19.
    肾移植术后手术切口米根霉感染伴菌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邹永康, 石雍, 徐贤刚, 张帅民, 刘衍, 杨生鹏, 叶啟发, 陈根, 张毅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289-29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5.006
  • 20.
    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
    艾贵生, 杨健, 蒋文涛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174-18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03.2024.03.006
    摘要 (52) HTML (0) PDF (944 KB) (5)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其肝转移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14%。早期关于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NRCLM)的研究结果并不乐观。然而,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如何应用肝移植为NRCLM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问题重新受到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制订严格的受者选择标准,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率。NRCLM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仍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如果积极治疗,对总生存率的影响很小。供者肝脏的短缺是肝移植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扩展标准供者、活体肝移植和开发创新手术技术等策略得到缓解。总之,肝移植作为一种治疗NRCLM的方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相关技术和策略。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