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及补体(C1q和C3d)结合的dnDSA对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首次实施肾移植且接受抗HLA抗体检测的48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抗HLA抗体检测结果及供者高分位点将其为dnDSA组、非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组及抗HLA抗体阴性组。根据补体检测结果将dnDSA组和NDSA组受者分为C1q+组、C1q+C3d+组和C1q-C3d-组。分析受者肾功能、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移植肾失功和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等指标。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dnDSA组(n=9例)、NDSA(n=15例)及抗HLA抗体阴性组(n=24例)受者行抗HLA抗体检测时移植时间分别为108.0(69.0~130.5)个月、42.0(2.0~78.0)个月和40.0(5.3~77.3)个月,HLA-Ⅱ类抗体MFI值分别为29 534(11 761~23 961)、3 239(1 699~12 277)和411(185~1 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88和35.78,P均<0.05)。dnDSA组C1q+C3d+受者比例高于NDSA组,C1q-C3d-受者比例低于ND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截至2024年6月,dnDSA组、NDSA组和抗HLA抗体阴性组移植肾失功比例分别为3/9、1/15和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DSA组受者移植后15年移植肾/受者生存率分别62.2%/88.9%,NDSA组分别为75.0%/100%,抗HLA抗体阴性组分别91.5%/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7和1.67,P均>0.05)。C1q+组、C1q+C3d+组和C1q-C3d-组受者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失功发生比例均依次为0、4/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dnDSA影响稳定期肾移植受者预后,DSA与补体C1q、C3d联合检测可能对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并指导临床干预具有重要价值。